学校简介学校位于情歌的故乡四川康定,地处大渡河旁,周边自然环境较好,但商业不发达,适合学习,旅游度假。下面介绍下学校的季节特性。校园四季温差变化不大,小编在校期间一年四季都是一床被子。校园基本上是四季如春,但是周边没什么商铺。这里春天是比较美的校园河对没的村庄种有很多桃树,一到春天全是桃花,身处其中有一种桃花园的感觉。寒假开学来学校一般还会下起大雪但你不要以为这样会很冷,虽然下雪,但是总的来说房间里还是比较暖和的,校园依然透露着春天的感觉。截至2012年3月,学校校园面积412666.7平方米(619亩),校舍面积23.3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3.5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5878万元,教学用计算机2543台,网络多媒体教室131间。纸质图书78.13万册,电子阅览室272座。建有校内公共实验(实训)室44个、校外实习、实训、见习基地51个。多年来,学校的发展一直受到上级的关心和支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永康在川工作时专程来校慰问,国务委员陈至立、教育部部长周济也亲临学校视察,四川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和省教育厅领导多次深入学校检查指导工作。历史沿革甘孜州师范专科教育始于20世纪30年代。1934年国民政府在康定设立简易师范部;1938年更名为国立康定师范学校,1947年升格为国立康定师专,1950年西康解放,学校停办。1960年,四川省人民委员会批示成立了“甘孜专科学校”;1961年,因国家调整而停办。1985年恢复重建“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第十世班禅大师分别为学校题写了汉文和藏文校名。1992年,学校更名为“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9年1月,教育部批准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四川民族学院。学术研究科研机构截至2013年1月,学校建有康巴藏文化研究所、康巴特色生物研究所、康巴民族政策与法学研究所、康巴旅游研究所、康巴民间歌舞艺术研究所、康巴方言与民间文学研究所、康巴民族经济研究所、康巴民间体育研究所、康巴民族教育研究所、康巴美术研究所所长等研究机构。建设成果2009年至2012年,学校共承担了国家、省、州科研项目146项,出版著作、发表论文、编写教材共1252篇(部)。2014年,学校两项科研成果获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市县院所第十次优秀科研成果奖。2007年,学校共出版专著5部,编著2部,参编教材3部,文学作品2部;发表论文272篇,其中国家级期刊1篇,核心期刊论文18篇,省级论文90篇,地区级论文141篇,各类期刊增刊22篇。批准立项科研项目20项,其中省教育厅项目13项,校级项目7项;完成科研项目8项,其中教育厅课题5项,校级课题3项。全校共获得地区级级著作一等奖1项,地区级级论文二等奖1项。2008年,学共出版专著6部,主编、参编各类编著14部;发表论文324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25篇,省级论文146篇,地区级论文143篇,各类期刊增刊10篇。批准立项科研项目15项,其中省教育厅项目3项,科技厅项目1项校级项目11项;完成科研项目9项,其中教育厅课题5项,校级课题4项。全校共获得地区级著作一等奖3项,地区级著作二等奖4项,地区级著作三等奖1项。2009年,学校共出版专著、编著、教材9部,其中4部由学校资助出版;发表论文255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篇,发表于核心期刊的论文18篇,省部级期刊的论文131篇,地区级期刊的论文100篇,各类期刊增刊的论文4篇。受理申报项目55项,其中19项已经批准立项:教育厅研究基地科研项目10项,甘孜州科技局项目1项,校级项目8项;完成科研项目12项,其中教育厅课题7项,校级课题5项。共获得地区级著作一等奖1项,地区级著作二等奖1项。学术资源据2014年4月官网显示,纸质图书78.13万册,另有电子文献20TB[1]。购有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库客(KUKE)数字音乐图书馆、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就业培训)、OFB外文文献库、银符考试模拟题库、康巴文化特色数据库、环球英语多媒体资源库、超星电子图书、超星学术视频、超星读秀知识库等数字资源。建有康巴文献馆,文献馆藏书涉及康巴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历史、宗教等各类康巴文献资料两万余册;珍藏有被誉为“藏文化大百科全书”、“雪山下的宝库”德格印经院的《甘珠尔》、《丹珠尔》藏文大藏经以及各种文集类、丛书类、综合类全套珍贵藏文资料1300余函。康巴文献馆藏资料包括康巴地区的藏文资料和汉文资料,各种正式出版物和内部资料,各种现代印刷图书和传统雕版印刷资料。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截至2012年3月,学校共有教职员工515人,其中专任教师393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21人、副教授129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博)士学位(学历)以上研究生167人;外籍教师3人。省级教学团队1个(数学分析及应用教学团队)、省级教学名师1人。教学建设质量工程2009年至2012年,学校先后建成省级特色专业点1个(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省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1个(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省级人才培养模式试验区1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4项(旅游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等)、省部级教改项目12项。教学成果截至2012年3月,学校学生参加全省组织的计算机、英语等级考试、数学建模比赛、艺术节、运动会等都取得了较好成绩,多次在省级比赛中获得一等奖。享有盛名的甘孜州“青年艺术节”、“国际跑马节”、“西部情歌节”、“康巴艺术节”以及州县众多的民俗风情节为艺术类专业学生提供了绝好的艺术实践机会。学院学生先后参加四川省计算机教育年会文艺汇演、四川省高校体育年会文艺汇演,并在四川省大学生艺术节中获得优异成绩;学院每学期举办各类型书画展数次,既活跃了校园的业余文化生活,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的课堂作业多次被编入鲁迅美术学院主编的《中国美术院校学生作品、习作年鉴》,先后承接并完成了冰川饭店等大型酒店的室内装饰画设计、绘制等工作。学校开设了职业规划和大学生生涯规划等课程,注重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和创业能力的培养;配有专职的就业指导人员,为学生就业提供全程指导和服务。校园文化学校标识校徽校徽以蓝色、白色、绿色为主色调。整体图案以掀开的书籍为主体,上半部蓝色代表蔚蓝的天空,中间代表雪山,绿色代表草原。上下边以书籍的自然弧线寓意为飞翔蓝天的雄鹰。传达了四川民族学院地处康巴高原的地理位置和民族特色。寓意学院肩负民族地区人才培养的重任,在民族地区不断发展壮大,象不断掀开厚重的历史书籍;象雄鹰飞翔于四川民族地区,承载了民族地区向往知识、文明、进步的不懈追求。校训团结、奋进、重道、精业“团结”:民族共荣,和谐互助。“奋进”:艰苦奋斗,开拓进取。“重道”:重人文、科学之道,重做人、做事之道。“精业”:在学,精于学业;在岗,精于事业。社团组织四川民族学院拥有青年志愿者服务总队、学生自律委员会、KBA动漫社、邓研协会、书丛文学社、应用数学研究协会、法学会、心理协会、就业创业协会、英语沙龙协会、普通话协会、演讲与交际协会、弦子锅庄协会、环保协会、计科协会、旅游协会、书法协会、武术协会、足球协会、乒乓球协会、篮球协会、健美操协会、摄影协会、日语交流协会等60多个学生社团。现任领导党委书记:李继平党委副书记、院长:李能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刘瑛副院长:黄正刚、凌立、郭庆义、詹先友